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历经千年风雨依然屹立,中华民族也将一如既往大步向前,迈入新时代。
镇北台,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榆林市城北4公里之红山顶上。镇北台是明代长城遗址中最为宏大、气势最为磅礴的建筑物之一,素有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和"万里长城第一台"之称。镇北台据险临下,控南北之咽喉,如巨锁扼边关要隘,为古长城沿线现存最大的要塞之一,是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秦灭六国后,在榆林地区设置郡县,修筑长城,镇北台长城即为其中一段。
镇北台东侧有同期所建的“款贡城”,为蒙汉官方敬献贡物、赠送礼品、洽谈贸易的城池。城池险要,与镇北台构成了完整的榆林长城建筑体系。镇北台西南米处,有明代易马城遗址,面积约6.5公顷,是蒙汉民间自由贸易的城池,也是蒙汉民族和睦相处的历史见证。
镇北台是历史的见证:当战争远去,民族和睦相处,蒙汉互市一派繁华,“万骑辐辏”,蒙古牧民赶着牛、羊、驼、马,驮着各色皮毛,汉族商人携带大量布匹、绸缎、盐茶、烟酒从四面八方来到红山市。这里牛羊成群,帐包鳞次,驼叫马嘶,人声鼎沸,一派繁忙贸易景象。清初文人杨蕴在《镇北台春望》中写道:“关门直向大荒开,日日牛羊作市来,万里春风残雪后,游人指点赫连台。”
大境门是中国万里长城众多关隘中一个十分特殊的关口。在国内外学术界已被列入与山海关、居庸关、嘉峪关同样重要的关口。
万里长城的关口都以“关”“口”称谓,而只有张家口的这个关口被称做“境门”,这其中即包含着“商文化”和“武文化”的魅力,也流淌着民族融合的历史渊源。
从明朝隆庆5年起,张家口大境门外元宝山一带,逐渐形成了在历史上被称为“贡市”和“茶马互市”的边贸市场。来自蒙古草原和欧洲腹地的牲畜、皮毛、药材、毛织品、银器等在这里换成了丝绸、茶叶、瓷器和白糖,大境门外成为了我国北方国际易货贸易的内陆口岸。封建王朝以长城和门为界,做生意的外族人只能在城外交易。“境门”意思是指边境之门。
年察哈尔督统高维岳在大境门门楣上书写的“大好河山”四个颜体大字,苍劲有力,颇为壮观,更为大境门增添风韵。
康熙三十六年(年)第三次北征噶尔丹,就是从张家口大境门誓师出发的。平定噶尔丹后不久,张家口晋籍文人张自成被长城内外祥和繁荣的景象所感动,于康熙五十二年(年)挥笔写下“内外一统”四个大字,镌刻在大境门外的石壁上,表达了长城内外广大民众对祖国统一的要求和对和平的热爱。在“内外一统”的摩崖石刻下有满、汉、蒙、藏、梵等六种语言文字。自此,张家口二百多年来无战事,终于发展成为中国北方著名的陆路商埠,出现了著名的张库商道,这条商道的集散点就是大境门。
电视剧《大境门》讲述了张家口巨商王瑞昌为修建张库大道历尽艰辛、奋斗不止、诚信为本的传奇故事。
长城大境门区域不但是历史上的军事要塞和陆路商埠,在中国近、现代革命战争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李大钊、何孟雄等就在大境门内外展开革命活动,年在大境门外东湾子建立了农民运动协会,遗址保存完好。
年8月,我冀察主力部队一举解放了被日伪蒙疆政府统治了八年之久的张家口,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从日本侵略者手中夺取的第一座较大城市,八路军雄赳赳开入大境门,成为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伟大胜利的历史性记录,大境门一时成为“第二延安”“东方模范城市”“文化城”的象征。
年12月我军在大境门外的西甸子、乌拉哈达等一带山谷中围歼国民党官兵多人,一举从国民党手中夺回张家口,取得平津战役西线张家口战役的辉煌胜利。解放军的威武之师就是从大境门进入市区的,可以说大境门是中国共产党的胜利之门,是中国革命的凯旋之门。
作者:周庆富(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院长)
主讲:有山
责编:袁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