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锦之战是清帝皇太极发动的意在消灭明朝关外驻军、打通宁锦防线的战役,是一场决定明清国运的战略大决战。战争始自明崇祯十二年(清崇德四年,年),到崇祯十五年(清崇德七年,年)结束,历时三年多,最终明军主帅洪承畴被俘,明军的关外铁骑被歼灭,关外只剩孤城宁远。此战过后,明朝已完全失去了对关外的控制,再也无力发起对清朝的反击,而清朝则从此完全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攻守自如。
松锦之战爆发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努尔哈赤在萨尔浒决战击败明军后,明朝与后金的战略地位就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后金由被动防守变为主动进攻,而明朝则由主动进攻变为被动防守。于是,踌躇满志的努尔哈赤不断向大明进攻,将其势力向山海关挺进。
然而,明天启五年(年),已经将势力推进到辽西地区的努尔哈赤,却在袁崇焕防守的宁远城(今兴城)碰了个头破血流,遭遇了出兵以来的第一场惨败,最后郁愤而死。
皇太极继承汗位后,怀着为父报仇雪恨的决心继续向大明进攻。由于皇太极自己也在坚固的宁锦防线下吃了大亏,再加上后金内部的不稳固,皇太极于是调整战略,决定绕过正面的山海关、宁锦防线,转而从北京以北的长城口突入内地,想以迂回战略打垮明朝。
然而,清军先后五次突入内地,除了烧杀抢掠之外,寸土难占,而这都是因为有山海关的阻隔,“终有山海关控遏其间,则内外声势不接”。突入内地的清军既怕被山海关的守军切断后路,又怕其乘虚而入由辽西攻打清朝大本营沈阳。
事实证明,要彻底打垮明朝、入主中原,必要先得山海关,而要得山海关就一定要先取关外四城(松山、杏山、锦州、宁远)不可。于是,不可避免的,为了打通关宁锦防线,为清兵入关扫清障碍,皇太极亲率大军围困首当其冲的锦州城,掀起了松锦决战的大幕。
松锦之战的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年正月-年8月18日,清军屯田义州(义县),围困锦州城,实行围城打援;年8月19日-8月29日,明朝以洪承畴为主帅,率13万明军援救锦州,明清双方在松山决战;年9月-年4月,清军攻占锦州、松山、杏山、塔山四城,战役结束。松锦之战以清军全胜、明朝关外主力尽丧而告终,大明朝经此一役,元气大伤。据《清太宗实录》记载:“是役也,计斩杀敌众五万三千七百八十三,获马七千四百四十匹,甲胄九千三百四十六件。明兵自杏山,南至塔山,赴海死者甚众,所弃马匹、甲胄以数万计。海中浮尸漂荡,多如雁鹜。”松锦大战后,明朝在关外的势力基本被扫荡殆尽,精锐的关外铁骑大部被歼灭,只有吴三桂带领3万残兵退守山海关,明朝以举国之力在辽东构建的防御体系完全崩溃。
明军战败原因分析
松锦决战,明清双方都非常重视,也知道这场战役的重要性,为此双方各自投入了大约十几万的重兵(明军约13万,清军约11万),然而战争的结果却以明军的惨败、宁锦防线的崩溃而告终,究其原因,主要由以下几点:
1、战略决策的盲目
崇祯皇帝和朝中大臣如兵部尚书陈新甲等人,不了解前方状况,在取得一场小胜之后就偏信“原属刑曹,本不知兵”的辽东监军张若麒轻敌冒进之言,一味催促主帅洪承畴与敌决战,放弃了洪承畴且战且守,步步为营,逐步向前推进以解锦州之围的正确主张,最终“轻进顿师,进不能突围,退不能善后,形见势绌,……遂使重臣宿将选率骁骑,十万之众,覆没殆尽”。
2、主帅临敌指挥的失误
作为13万大军的主帅,洪承畴虽然精通兵家谋略,却过分考虑个人得失,尤其是临敌指挥时犹豫不决,反复不定,犯了兵家大忌。先是屈从于兵部尚书陈新甲、监军张若麒等人的权势,当“陈新甲趣之,未免轻进以顿师”时,他就孤军深入,当监军“张若麒惑之,倏焉退师以就饷”时,他就率军南逃。如此没有主见、立场不坚定的一个主帅不打败仗才怪了。
3、将官怕死、军无战心
从心理上看,自萨尔浒之战明军惨败后,整个大明朝上下都对后金以及后来建立的清国畏之如虎,在20多年的被动防守中,明朝将士早就有了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这从松山被围,洪承畴召集诸将商议攻守之策,而大多数将领主张撤回宁远就食,就能看出来军无斗志。
在松山决战时,明军在军队人数和火器上明显都优于清军,如果全军抱着必死之心与敌决战,加上锦州城祖大寿的四万守军,里应外合之下未尝不能解围。然而一些明军将领贪生怕死,稍有挫折就弃战南逃,如总兵王朴为了自己活命,不顾全军安危,违约先遁,造成明军松山大败。又如明朝为了解救洪承畴,命顺天巡抚杨绳武、兵部侍郎范志完率军赴松山解围,可是“皆敛兵不敢出”。
4、国势、给养、单兵素质等方面
从国势来看,清国经过清太宗皇太极十几年的经营,已经是蒸蒸日上;而大明在内部农民起义、旱灾、瘟疫、外部侵略的数重打击下已是风雨飘摇、朝不保夕。
给养方面,清军在皇太极的指挥下屯田义州,使军需供应既便捷又充足,为长期围困锦州城、建立前进基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明朝财政入不敷出,“兵多饷艰”,且在关外无处筹措。
从单兵素质上看,清军多是能征惯战的虎狼之师;而明军多是混饭吃的游手好闲之徒。
松锦之战的影响
对于明朝而言,松锦之战明军惨败后,松山、锦州、塔山、杏山等四城失陷,主帅洪承畴被俘降清,锦州守将祖大寿举城投降,明军关外的精锐军队丧失殆尽,只剩下了宁远一座孤城和吴三桂把守的山海关。明朝在辽东苦心搭建的防御体系彻底崩溃。
而对于清国而言,松锦取得大捷后,清军控制了辽东与关内之间的重要战略走廊,打开了通向中原的门户,为以后清军入关、进而统一天下打下了关键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