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什么医院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http://www.csjkc.com/m/前言:
四百年前,昔日辉煌的大明王朝正静静地走向衰亡,庸人把持朝政,文武百官大多中饱私囊,无心政务。与此同时,关外建州女真族悄然崛起,年,女真领袖努尔哈赤建国称汗,国号为“金”。
▲努尔哈赤画像
后金建国不到三年,就展开了对明朝的强烈攻势,明军与金兵一触即溃,然后节节败退,正如王在晋所言“一坏于清(河)、抚(顺),再坏于开(原)、铁(岭),三坏于辽(阳)、沈(阳),四坏于广宁”,明军在损失数十万大军后,退守山海关。
在满朝文武还在举棋不定、争论不休时,兵部主事袁崇焕已经在关外考察探访了,在经过仔细且系统地分析过后,火速返回京师,直接在朝廷之上立下军令状:“予我军马钱谷,我一人足守此”。
▲袁崇焕画像
加固宁远城,却只剩孤城
1、走马上任,加强边防
被恐惧笼罩的朝廷,欣然接受他的自荐,派他到关外监督军事,同时拨给他20万饷银以资军费。袁崇焕马不停蹄地赶到前线,针对边防现状,做出整顿兵马、加强防线的全面计划。奈何经略王在晋昏庸无道,没有批准袁崇焕的计划。这时,正巧当朝大学士、兵部尚书、内阁大臣孙承宗按照皇上的命令犒赏辽军,听闻此事并加以调查后,决定重启袁崇焕修筑重镇宁远的防御方案,直接向明熹宗上书“在晋既去,承宗自请督师”,最终朝廷听从了孙承宗的意见,直接任命其为辽东经略取代王在晋位置。袁崇焕这才得以重用,有了施展抱负的空间。
▲孙承宗画像
孙承宗派袁崇焕等人驻守宁远城,让袁崇焕有权决定城内事务。袁崇焕针对宁远城所处地理位置和军事位置,制定一系列加强边防的计划。首先让满桂负责筑城,并经常亲自到城墙上巡视。经过不到一年时间,宁远城焕然一新,坚固程度远非“昨日”可比,在山海关外巍然耸立,成为后金想要进攻明朝的一道重要屏障。
宁远新城建成后,袁崇焕命赵率教等将军加紧训练手下兵马。将士们也不负众望,不分日夜地进行动作训练,实战演练,迅速提高骑马、射箭、拼杀等水平。根据袁崇焕制定的“坚守城池”的作战方略,以及在火器专家孙元化的建议下,在城的四角的方形敌台上,建造了可最大程度发挥火炮威力的炮台,并且在上面架上了来自荷兰经由澳门运到大明的11台“红夷大炮”。
具有当时世界最先进技术的西洋大炮经过如此放置,可以三面射击,扩大了火力覆盖范围,几乎不存在任何射击的死角。火炮配合被安排在城墙上的众多射术精湛的弓弩手,成为了宁远城防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西洋大炮
2、高第上任,撤军关内
年,孙承宗上任辽东经略已4年,经过其与袁崇焕的努力,渐渐形成以宁远为中心的关宁锦防线。然而孙、袁复辽事业蒸蒸日上、大有起色引起了阉党首领魏忠贤等人的妒忌,孙承宗手下的10万精兵也让胆小如鼠的明熹宗夜不能寐。
正巧山海关总兵马世龙听信从后金逃归的“降人”刘伯镪的谗言,未告知孙承宗就直接派出两路大军出兵耀州,柳河之战,副将鲁之甲、参将李承先率领的一路明军遭遇后金埋伏,将领战死,大军败北。虽然另一路大军攻下一城,并带回五百俘虏,但太监魏忠贤等人对此只字未提,抓住战败之事,弹劾孙承宗,喧哗在辽十万精锐皆已覆灭。明熹宗也借此机会罢免了孙承宗,由阉党党羽高第代为辽东经略。
高第上任后,由于其胆小怕事、畏首畏尾的本性,并且曾与孙承宗在朝堂之上有过争执,直接下令让锦州、右屯等地的守军退回山海关,认为在关外是根本守不住的,这与之前孙承宗守辽计划完全相左。袁承焕对此命令坚决反对,并据理力争道,兵法云“有进无退”,既然已经占领了很多城池,怎么可以轻易撤退呢?然而高第却不听其意见,仍然选择下令撤军关内,放弃关外一切,这导致十多方石军粮无法带回,直接丢弃,同时老百姓随之逃亡,哭天嚎地,士兵也士气低落,斗志全无。
袁崇焕身为一个小小的宁前道,真的敢于违抗上级命令,并留下一句千古名言:“宁前道与宁前为存亡,撤宁前,我必不入,独卧孤城以当虏耳。”袁崇焕坚持不走,高经略也未强求,宁远城,也就是如今的葫芦岛市,成为明朝关外的最后一座要塞。
▲宁远卫城
袁崇焕以少胜多,击退后金来犯
1、即将兵临城下,从容冷静应对
后金太祖努尔哈赤,在孙承宗作为辽东经略守辽期间,未曾出兵侵扰过大明山海关一带。听闻孙承宗被罢官后,大喜过望,趁明军易帅和匆忙撤军之机,于年初,亲自统领六万(当时号称十二万)八旗子弟,先出沈阳,后渡辽河,准备攻破山海关,然后一路南下,直捣京师。
▲宁远地图
袁崇焕临危不乱,汲取抚顺、清河、广宁等城失守的惨痛教训,首先定下御敌之策:坚壁清野,凭城固守。动员城外商民入城,尽焚城外房舍等可住之地,如果后金来犯,只能露宿严寒野外。虽然士兵多为老弱病残,但袁崇焕组织全城军民共同守城,军民一体,通力合作,“死中求生,必生无死”,誓于宁远共存亡的气势,使城内兵民对于击退来犯之敌的信心在战前达到高潮。
正月二十一日各路兵马齐聚宁远,“时城中士卒不满两万”,袁崇焕决定画地分守:总兵满桂固守东面、参将祖大寿驻扎在城南、副将左辅负责城西守卫、副总兵朱梅被安排守城北,满桂提督全城,负责临时调度,相互应援,袁崇焕则坐镇城中,统率全局,督领全军。“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袁崇焕通过之前战役了解努尔哈赤善用间谍,专门安排同知程维楧率员稽查奸细,加强城内巡守人员,动员平民配合士兵逐户搜捕叛敌之人。并在城墙上泼水,待结成冰后可以阻碍后金军登城。
正月二十二日,一切御敌手段准备就绪,袁崇焕在鼓楼与同僚谈古论今,镇静如常,稳定了城内民心与军心。
2、后金久攻不下,无奈选择撤退
二十三日,努尔哈赤大军兵临城下,在城北五里处安营扎寨,阻碍宁远与关内互通有无。在布阵攻城前,努尔哈赤释放俘虏回城,试图劝降,袁崇焕不仅严词拒绝,并且立即命令之前加急培训的炮手备足炮弹,立即用红夷大炮轰击后金大营,尽管在《督师纪略》中记载的“遂一炮歼虏数百”有些夸张了,但的确是先声夺人,给了八旗军一个下马威。当夜,袁崇焕集合众将,力表决一死战的决心,城在我在,城破我亡。同时派人连夜快马直奔山海关,向高第请求派兵增援,不出所料,高第仍记恨其不听号令撤回关内,拒不发兵相助。
▲宁远守城图
二十四日晨,努尔哈赤发动攻城,命士兵推楯车,运钩梯,步兵骑兵共同进攻,万箭齐发,第一目标从城西南角入城,左辅坚守,祖大寿火速支援,在西洋大炮的火力狙击下,后金军死伤众多,却未有攻破城门的迹象,努尔哈赤立即移兵城南,居然以楯车作掩护,硬是在城墙防御薄弱处凿开一个两丈见方的大洞。
袁崇焕在危急时刻,亲自上阵,身先士卒,搬运石块,为了堵塞缺口,后金将领孙哈兔看到袁崇焕后,如饿狼见食,搭弓射箭一气呵成。箭矢正中左臂,顿时鲜血染红战袍,然而袁承焕并未退缩,随机应变,在猛烈炮火下,又派人用火药烧毁后金战车,随着天色渐暗,后金伤亡惨重,只好鸣金收兵。
▲大炮轰击图
二十五日后金再次全力攻城,宁远城上的西洋大炮不停轰击,“炮过处,打死北骑无算”。见识过火炮威力的八旗兵,已经开始畏惧,冲锋地不再那么果决,尽管努尔哈赤大怒,喝令不准后退,但一整天下来,仍无法登上城墙一兵一卒,无奈之下,只好下令后退五里安营修整。
正月二十六日,后金全军虽继续攻城,但已无心恋战,八旗兵一身近战武艺,在强大的远程武器之下,无处施展,并且伤亡惨重,在试探进攻几轮之后,被迫选择撤军。
▲宁远之战形势图
努尔哈赤攻克觉华岛,愤怒焚城
宁远之战对于努尔哈赤而言,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指挥战役失败。在得知袁崇焕将城内粮食转移到觉华岛之后,当日毅然决然要攻克觉华岛,由于正值隆冬,海面冰封,无险可守,并且觉华岛上兵力有限,结果岛上军民一万四千余人皆被后金残杀以泄宁远大败之愤,包括大量粮草、船只的城内一切可燃之物皆被焚烧。
随着毛文龙出兵袭击后金大后方,努尔哈赤率军于二月九日回到沈阳。《清太祖实录》:“二月初九日(努尔哈赤)至沈阳。帝自二十五岁征伐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惟宁远一城不下,遂大怀愤恨而回。”
▲觉华岛位置
总结:
此战足以载入史册,是中国近代以来,比较典型的以少胜多的案例之一,袁崇焕在大明节节败退之际,力挽狂澜于危难之间。尽管有西洋大炮的助力,但获胜的最大原因还是归功于浴血拼杀的带兵之人与全城兵民。
这是明军在大规模战役中第一次战胜后金,打破了努尔哈赤“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神话,并导致其间接死亡,极大地鼓舞了明军的士气,重塑战胜后金的信心。
参考文献:
1.《明史》
2.《明熹宗实录》
3.《督师纪略》
4.《清太祖实录》
5.《石匮书后集》
6.《三朝辽事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