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用水*在辽东抄后金后路是好办法,为何明朝没有这么做?原来如此
明朝确实可以通过优势的水*部队对清*进行袭扰和破坏,因为明清对比,明朝方面只有水*是占有优势的。但是,问题恰恰是明朝战略上巨大的失误造成了战场上的屡屡失败。那么,有个问题,如果明朝要使用水*,水*主力应该放在哪里呢?
有人说皮岛,那么请在此行就立即中断你的阅读,去上个厕所或者去喝口茶放松一下,因为后面的内容可能将超出你智商的理解范畴。看地图:
我们发现个什么问题呢?就是说句实话,清朝(后金)所实际控制的疆域其实并没有多么大。但是,后金*的陆战部队是很厉害的,虽然数量不多,估计真正的八旗兵应该连三万都不到。我是按照满族人口和努尔哈赤搞的八旗制度推算出来的。如果按兵力总数说,后金*应该在八万左右,但包括了老弱、汉*和蒙古*,甚至还有些朝鲜兵。真正能打又绝对忠诚的满族青壮年战士,绝不可能超过三万人。而那些搭配的附属部队的战斗力,比明朝*队也强不了多少。后金实际上是赢在了*治、外交和战略上。
现在我们知道清*的特点了:
1.人数少
2.战斗力强
3.机动性好
那么,清*这个特点就决定了他们必须要采取的一种战术:进攻、快速运动、集中兵力。这很容易理解:兵力少就不可能处处都防守严密,机动性好就要快打快撤,必须要集中兵力,在一个方向上形成碾压优势。
那么,明*采取的战略,就绝对不能与对方形成主力对决的状况,那是找死,肯定干不过人家。即然是这样,就是在短期内,要以防御为主。但是,看皮岛那个位置,有人说能牵制,牵制个屁,那是打全面进攻战的时候才能有作用。打防守你牵制个什么?这边都开仗了,要你皮岛配合,通讯员坐上船,一路航行,到了皮岛都两三天以后的事了,皮岛接到命令,再组织人马,*花菜都凉八遍了。
水*主力应该放在登州。登州有几个好处:
1.补给方便。水*需要什么装备,什么粮草、什么武器,马上就能得到快速补充。
2.联络迅速。总指挥部设在山海关,如有战事,命令能很快下达到登州水*。
3.呼应配合。明朝陆上部队能与登州水*互相保护和支持。宁锦防线上的兵力和给养补充可以通过水路运输,而陆上部队还能为水*基地提供保护。
4.侦察*情。以登州水*对清朝沿岸地区进行侦察,能很容易摸清虚实。
5.攻击路线多样化。水*从登州出发,能从很多个方向对清*构成威胁,使他们防不胜防。还能装载一定规模的登陆战斗队,对清*的重要线路进行破坏和袭扰。
6.*令一致,方便管理。将领不听话,马上就能处理,不至于山高皇帝远,悄悄给清朝当王爷去了,还假模假样地给明朝朝廷中的那群脑残们留个哄傻子的通信备份。
我是比较奇怪,历史上,为什么明朝不能把皮岛水*调到登州呢?脑袋瓜子里到底在想什么?如果关宁防线上的陆*部队再能训练出一支三四万人左右的骑兵精锐部队,就足够了。把骑兵部队分成两队,一队策应坚城防御,另一队专门打远袭,四外侵扰,不与敌*对战,只利用速度优势搞破坏,快打快跑。
经过一段时间的对耗,就可以主动寻求决战了。但有三个前提条件:
1.一定要让蒙古人的立场站在本方。
2.要养得起3万骑兵,2万水*,8到10万守城部队。
3.要有炮,射程和精度超过清*的炮。
要是做不到这三点,那就洗洗早点睡吧,怎么做估计也是瞎忙活!
对此各位读友们觉得呢?有什么不同的建议与看法,欢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