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介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热河抗战前山海关激战为何双方均一头雾水究 [复制链接]

1#

年底随着东北各路义勇军被日军击败,马占山、李杜等义勇军领袖人物逐渐被迫撤入苏联,东北局势开始趋于稳定,而日军也因此得以抽出兵力准备强攻垂涎已久的热河地区。

其实日军准备进犯热河一事根本算不上什么秘密,早在热河战役爆发之前蒋介石便发电提醒张学良“倭寇北犯侵热,其期不远”并表示“已密备6个师,随时可运输北援”。

但是此时的张学良还执着的认为日本刚刚在国联上吃了大亏,被迫当场宣布退出国联,日军应该不敢在这个风口浪尖的关头惹是生非,当然不久之后他就为自己的天真而付出了代价。

对于张学良的满不在乎蒋介石苦口婆心的劝说,甚至以自己九一八事变后被迫辞职的事例现身说法提出“惟有决战可以挽救民心,虽败犹可图存”即便战败也比不战而逃强得多。

然而就在蒋介石苦劝张学良的时候,山海关却出现了状况,东北军和日本关东军在山海关爆发激战,最终东北军守军损失惨重山海关失守。

其实对于山海关的激战不仅蒋介石觉得十分意外,就连日本人也觉得十分意外,基本上没人知道这场大战是怎么打起来的。

其实山海关大战的罪魁祸首是日本天津驻屯军,清朝时期由于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各列强国都或多或少的得到了在中国各地驻军的权力,其中《辛丑条约》约定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准许各国派兵驻守。

只不过因为清朝的灭亡,其他各国对于这一条早就满不在乎,只有日本依旧拿着《辛丑条约》要求在山海关驻兵,而日军的山海关守备部队便隶属于日本天津驻屯军。

当时天津驻屯军的司令是日本中将中村孝太郎,他的前任便是和土肥原贤二一起借助掩护溥仪出逃东北的机会发动第一次和第二次天津事变的香椎浩平。

中村孝太郎见到原本和自己差不多的日本关东军在东北立了大功,不仅一批人升官发财,就连关东军也从铁路保安队变成了下辖四个主力师团的王牌军,自然是眼红不已。

然而天津驻屯军比九一八之前的关东军还不如,真正能打的也就人不到,同时他又没有日本关东军那种拿一百多人冲击一万多驻军北大营的疯狂,于是他就把注意力放到了山海关。

山海关地理位置特殊,如果日军想要攻占热河那么山海关就是一个必争之地,如果中村孝太郎能够拿下山海关自然算是大功一件,为此他委派麾下队长落合正次郎劝说山海关守将东北军第9旅旅长何柱国独立。

何柱国是广西人先后在保定军校和日本士官学校攻读军事,之所以投奔东北军是因为他学习的骑兵科在广西根本就是“屠龙术”,因此何柱国也算是对东北军归属感最低的将领之一。

面对日军的劝说何柱国态度十分的模糊,既不点头也不拒绝,落合正次郎知道这是内心犹豫的表现,但是就在落合正次郎准备继续发力的时候,关东军却出现了。

日本关东军铃木第4旅团第5联队的装甲部队借口看到义勇军出现在山海关前向山海关接连发射38枚炮弹,完全一副挑起战端的样子。

落合正次郎见此心中大急,赶紧出面劝说第五联队联队长谷义一撤军,后来更是请出了日军弘前师团参谋吉冈安直才让谷义一明白落合正次郎准备在山海关找点事情,因而同意撤军。

落合正次郎劝说日军退兵的事情很快在山海关内传开,关内富商纷纷备上厚礼请落合正次郎赴宴以示感谢,但是落合正次郎麾下的日军守备队却闹翻了天。

由于落合正次郎劝说何柱国是秘密任务,他自然不能逢人就说,日军守备队见队长不仅劝说关东军退兵还接受中国人的宴请,理所当然的认为落合正次郎已经背叛了日本。

随后日军山海关守备队的日军对城内东北军和警察发起突袭,何柱国在请示了张学良之后予以还击,日军守备队大败而逃领头的日军中尉也被当场击毙,史称榆关事件。

榆关事件后日军守备部队发报给日本关东军声称自己遭受了东北军的袭击,第二天弘前师团便兵临山海关城下,山海关大战爆发。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