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白癜风不请假 http://pf.39.net/bdfyy/bdfal/171020/5777894.html山海关,又称榆关、渝关、临闾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千米处,北依燕山,南连渤海,山海相济,地势相成,万里长城在此把山、海、关三者有机结合在一体,即汇聚了古代长城所有的精华,又成为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天然的分界线。
山海关,因其紧锁华北通往东北的咽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之称。
明洪武十四年(年)由明代开国大将徐达所筑。山海关城周长约4千米,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城高14米,厚7米,山海关四面均开辟城门,分别是镇东、迎恩、望洋、威远,四门上原先都筑有高大的城楼,但仅保存镇东门楼。
东门面向关外,最为重要,由外至内设有卫城、罗城、瓮城和城门四道防护。关城周围,烽火墩台星罗密布。整个建筑主次分明,布局合理,彼此呼应,构成一道十分周密完备的军事防御体系,是万里长城关城建筑的典范和精华。
山海关城最负盛名的是雄踞于东门之上的镇东楼,即“天下第一关”城楼。它是山海关的标志性建筑,建于明洪武年间。山海关东门高12米,中为巨大的砖砌拱门。“天下第一关”城楼为两层重檐九脊布瓦顶,高13米,宽20米,进深11米。
城楼西面下层中间辟门,其余三面设有箭窗68个,平时以窗板掩盖。在东面屋檐下还高悬一块巨大匾额,上书“天下第一关”五个大字,相传为明代嘉靖年间内阁首辅严嵩书写,每字高1.6米,字体苍劲浑厚,是山海关的象征。城楼四周是宽敞的城台,布满垛口,整体建筑十分雄伟壮观。
位于山海关东1公里有座威远城。威远城周长米,高10米,只开一个南门,城门上镌刻“威远”二字。城中有一台,称威远台。威远城建在山海关的欢喜岭上。欢喜岭又称凄惶岭,因为古代戍边的将士,出山海关悲伤,入山海关高兴,一悲一喜,反映了将士对家乡的依恋之情。
近年来,在山海关东罗城上,发现了大量模印文字砖。这种砖为青灰色,质地坚固厚重,侧面模印有凸起的阳文,烧造年代为明万历十二年()。从成砖文字分析,当年筑城的人员以当地驻军为主。长城文字砖如同一页页记事簿,告诉人们是谁筑起了这雄伟的长城,也为研究长城修建制度提供了详实的资料。
山海关城东6公里凤凰山上建有贞女祠,也称孟姜女庙。孟姜女的故事是中国民间四大传说之一,后人景仰孟姜女的忠贞,感叹她的忠烈而建此庙。现存的孟姜女庙体现了明朝的建筑风格,庙前依山砌筑磴行人石板梯道,象征孟姜女寻夫的艰辛和曲折。前殿正中的孟姜女像,身着素衣,面带愁容,微微左倾,南望大海。两旁柱子上刻有楹联“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名贞”。据说这楹联为南宋文天祥所写。殿前还有一副闻名全国的奇特楹联,上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下联: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读法断句有很多种,细细品酌,会感到妙趣横生。
山海关地处冲要,历来为政治家、军事家所垂青。清康熙、乾隆、嘉庆、道光皇帝曾多次巡幸山海关,有的挥毫题词,有的对景吟诗,留下许多轶闻趣事。年,毛泽东同志登上天下第一关城楼,指点江山,欣赏长城内外的大好景色,留下了足迹。年3月4日,万里长城-山海关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END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