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介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明清驿道,贯通京师与秦蜀,侯马渐成晋南交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家治白癜风医院比较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etbdf/

明清驿道,贯通京师与秦蜀,侯马渐成晋南交通枢纽

复原的驿道牌楼

侯马“辟”驿道

明嘉靖《曲沃县志》记载:“侯马驿,县西南三十里,洪武八年(年)建”;“侯马递运所,县西南三十里,洪武八年建”;原来驿道、驿站与递运所同年修建。这条驿道,就是明清时期贯穿南北的大通道,就是当时的“一级公路”。

开辟侯马段驿道,先要劈开隘口村的“三道弯”。俗话说:“宁走十里太子滩,不走隘口三道弯。”中条山余脉在这里呈现着“m”型地貌,上面是陡峭的山峦,下面是阴森的沟壑,这样周而复始地拐了“三道弯”,成为沟阻山障的要冲之地。

侯马隘口的“三道弯”地形

驿道古道原在绛州金台,因金台到下一站要跨越汾河,古时涉水多有不便,于是朝廷不惜花重金劈开“三道弯”,修通了侯马至蒙城的路段,才将驿站迁至曲沃县侯马镇。

该《县志》还记载:“侯马驿设驻节堂五间,前堂三间,厨房仓库十四间,仪门三间,鼓楼三间,驿丞宅正堂,东南马房二十间”。这里将驿站的“官邸”、“公堂”、厨房、仓库、仪门、马舍都记得清清楚楚。而递运所设施似乎简陋些,只有“前后厅各三间,前后厢房各六间,大使宅东厅”等。从这些记载不难看出,侯马当时已经成为物流重镇。

在侯马驿站,其实是两家官府驿所,一是驿站,一是递运所。明朝时没有专门的通讯设施和传输体系,千万件文书信件,千万里关山阻隔,完全要靠马匹和人力

进行传输工作。唐岑参《咏陇诗词》写道:

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流星。

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

陇水不可停,呜咽令人愁。

……

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

驿站,按《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古时专供传递文书或来往官吏中途住宿、补给、换马的场所。”对“递夫”的解释是:“古代在驿站间运送官方货物的役仆”。这一站一所,一是以传递文书和官吏住宿为主,一是以转运官方货物为主。到了明万历十五年(年),递运所并入驿站,两个部门才统一起来。实际上,驿道掌控着大明帝国的气息生机和经济命脉。

驿站的接官亭

明嘉靖年间,西南出现反抗官府的农民起义,为了提高邮驿的绩效性,明政府在驿道沿线增设急递铺,每十里设一递铺,每递铺驻五至十人。一旦有了战事,急递铺设有烽火台,紧急情况便点燃狼烟报警。平时邮差川流不息,通过快马邮差接力传递,昼夜不停地传输文书信件。

曲沃县境内的这段驿道,南起侯马隘口,北至蒙城,长度60里,可称锦绣路段,黄金通道。蒙城为曲沃县西北的蒙城村,《五代史·王峻传》载:“蒙坑(城),晋绛之险也”;《魏书·安同传》载:“汾东有蒙坑(城),东西三百余里,径路不通”,这里自然是军事要塞。侯马南部的铁岭关,是驿道上重要的关隘。它“东倚绝悬,南临深沟大壑,北傍崇山峻岭”。明嘉靖《曲沃县志》称:“扼晋秦之要冲,守河东之门户”。该一关一塞之内是一马平川地貌,向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一到战乱时期,分兵守好这一关一塞,驿站内储存的物资,自能安一方百姓,抚一方平安。平常,太行山西麓的物资,汾河西段的物资,均纷纷屯集于侯马重镇,通过驿道输入全国各地。

侯马驿站设在驿道与东西官道交汇处,作为一个中央直属系统,驿站和运所的官吏都是由朝廷直接委派,多是外省通过科考录取的仕官。从明清《曲沃县志》看,他们在驿站独立行事,也是说一不二的“小土司”。这样,从洪武八年将驿道迁至汾河东侧,在曲沃县西南和西北设立两处驿站,既绕开了云雨天泥泞涩巴的汾河段,又避免了趟河涉水的不便局面。还确定了太行与吕梁间,京畿腹地与秦蜀间这条大通道的位置,奠定了侯马这个八方通衢,南北物流重镇的大格局。

军事交通线

古代时战争频仍,自然灾害繁多。统治阶级对道路及交通工具都极为重视。轩辕黄帝造车;秦始皇修驰道、直道、五步道;汉高祖修栈道、甬道;均是重视道路与交通的例证。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上,人类与马匹建立了非同寻常的关系。人类最伟大的一次征服,就是对马的征服。从拉车到运输,从骑射到邮运,马匹为人类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也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唐太宗李世民,曾将自己的六匹坐骑雕成石刻,带入陵寝灵堂,表达了一代雄主的殷殷爱马之心。

洪武八年将驿道改至汾河东侧,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首先是源于军事目的。大明王朝当时天下甫定,它最大的问题是边患,边患的重点在北方。元顺帝当时虽然失国北逃,但三省六部安在,军队建制完整,北方的局势仍十分严峻。《明太祖实录》卷5载:洪武四年二月大同卫指挥耿忠报告:“大同地边沙漠,元季孛罗铁木耳乱兵杀掠,城郭空虚,土地荒残,累年租税不入。”明成祖于永乐十九年(年)迁都北京后,驿道又成为京城右翼重要的交通线。

明朝建国之初,朱元璋派徐达率三十万军队到北方戍边,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的广袤地带开山凿石,夯土筑墙。明《山西通志》载,在境内二千余公里的长城上,“大同镇边军堡有62个,小堡个,墩台座;太原镇边军堡有64个,屯垦堡28个,墩台76座……”北方地带聚集着大批人力,其信息传递及军需物资,自然要通过驿道传输。《明太祖实录》67卷载:“洪武四年七月,北平、山西运粮困难,以白银30万两,棉布10万匹,就附近州县而来,以给将士。”《实录》卷载:“洪武十八年给北平燕山等卫棉布44万3千匹,太原卫棉布48万匹。”这些军需物资,无疑大部要经驿道输送。《实录》卷又载:“洪武十八年筑黄河,沁河,漳河,卫河,沙河堤岸,都是用人数万,十数万的工程”,此时驿道的负但显得特别沉重。明洪武九年实施的山西大移民,数十万人迁居华北各地,自然又给驿道增添了新的负担。

除了客观的因素以外,人为的因素也接踵而来。朱元璋的狐疑性格和猜忌心理,在用人上显得十分刁钻。他分封皇子时称“不裂土、不临民、不治事”,却又规定可以“受命节制诸军”,“公侯伯等不得与之均礼”。在选兵点将戍边时,先是授人以重权,不久又以拥兵自重而反复调动。政令不时在更改,将领频繁遭撤换,用人不专与更废无常,也加大了人员和物资的流动性。《解缙传》不无埋怨地记载:“无几时不变之法,无一日无过之人。”

驿道的兴衰与运营,与明朝的局势息息相关。明成祖朱棣五次北伐后,局势缓和了一百多年,驿道此时成为向西南、西北摊派劳役,征收赋税,进行物资交流的大通道。明天启八年(年),陕西农民王嘉胤、高迎祥等扯旗造反,起义军发展到十多万人,西北地区成为明王朝的重灾区。明政府通过驿道,将军队、辎重及后勤物资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前线。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可亲眼看到六百里邮差,大汗淋漓驱马疾驰的酷烈场面。

明朝的快马邮差

李自成农民军在西北奋战十七年,其间在这条驿道上,穿着绿色邮服,背着绿色邮包的邮差,经常昼夜不停,川流不息地往京师传送情报。邮差每到下一站,驿马时已披挂整齐,邮差换马不换人,匆匆进行饮食补给后又肩背邮包纵马驰骋。他们虽跑得汗流浃背,但不敢多有几分喘息之机。

农商大通道

元朝后期,汉人反对蒙族统治的斗争进行了三十年。朱明王朝建立之初,社会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明太祖实录》卷5载:“山东、河南地区战争破坏最重,多是无人之地。”徐达攻克汴梁、河北后报告说:“时兵革连年,道路皆臻塞,人烟断绝”。“有的地方积骸成堆,居民鲜少。”作为平民出身的草根皇帝,朱元璋对农民和下层尤为熟悉,对恢复农业,发展商贸非常重视。他令给皇子们做“麻鞋”,让他们“躬身实践”。他经常说:“四民之中农民最苦,春天鸡叫就起床,赶牛下田耕种,插下秧子得除草、施肥,大太阳晒得汗水直流,劳碌得不成人样。”他制定了一系列恢复农业,奖励农商的办法和措施,积极鼓励农民种植水稻、小麦和棉花,大力推动农业、手工业和商贸业的发展。

《大明会典》记载:“洪武八年时发行‘大明宝钞’纸币,纸币通行天下,便民交易”。《明太祖实录》卷载:“从十三年始,裁撤税科司局处。国家实行‘宽税通商’之策,军民嫁娶丧葬之物,舟车丝布均不征税,商贸业很快兴盛起来。”记载南京的情况是:“商人货物无处存放,有的停在船上,有的寄放城外”。《明宣宗实录》记载的商贸城市有“开封、济南、济宁、德州、太原、平阳、蒲州、成都……”等数十个。

到清朝中期,除了官方商贸之外,私人商贸业也迅速发展。位于侯马北部的丁村,丁氏家族以售粮为业而异军突起。丁家每年向甘肃、宁夏输送十万石粮食,运输成为最紧迫的问题。秋后为枯水季节,汾河下游舟楫收帆,货物停运。丁家便将粮食打包装车,沿驿道送往蒲州渡或风陵渡,沿黄河运往西北地区。每当这时候,最忙碌的是道路,最紧缺的是车辆,丁家除动用自家车队外,还雇用大批民间车辆。车队一律插着“丁”字旗,车夫们疾手扬鞭,吆声迭起。此时车轮滚滚,马蹄哒哒,运粮车队也车水马龙般地疾驰在驿道上。

“痼疾”生变

驿站的马匹和驿夫,随着时局的变化而增减。明嘉靖《曲沃县志》载:“洪武八年时,侯马设驿夫86人,驿马79匹;蒙城设驿夫90人,驿马40匹。到了嘉靖年间,侯马仅设驿夫25人,驿马25匹;另设驿骡24匹,骡夫24人。递运所配备牛车和牛夫,多时有牛68头,牛夫68人;牛车辆,车夫26人。”该《县志》还记载:当时驿站和递运所都是吃“皇粮”,驿站年付银子39两;递运所年付银子两。

掌管驿站的官吏叫“驿丞”,每驿设驿丞一人;掌管递运所的官吏称“大使”,每所设“大使”一人。驿丞和大使都是朝廷命官,都由外地调入。驿站昼夜不停地运营,除摊派马匹、牛、骡及人力外,经常无止境征用的是琐碎的食用品。过往官吏及家眷食用的鸡鸭禽类,成为驿站强征的项目。

古代驿道留下的车辙印

侯马市上马乡西阳呈村公所北房墙上,有一块“曲沃县革除乡庄给驿站出纳鸡鸭”的石碑,记载清乾隆三十年,驿站为接待过往官吏,强行“采办”鸡鸭禽类,驿站官员滋扰百姓,加重百姓负担,使“民艰之至”的事实。

驿站官员以“差官”自居,骚扰百姓渐成风气,曲沃“一县两驿”的负担尤显沉重。百姓怨声载道,矛盾经年积累,进而激化使“痼疾”升变。明英宗正统十年(年),侯马南西庄村民群情激愤,推举王壮士率员赴京告状,控诉驿站的种种劣行。明英宗朱祁镇是个十多岁的孩子,专权擅政的宦官王振想借机立威,将王壮士等人处于极刑。王壮士一行慷慨赴死,引颈就刑,演绎了一场壮怀激烈的苦情悲剧。四年后王振又导演“土木堡事变”,被禁军将军樊忠铁锤击毙。

清乾隆二十二年(年),曲沃知县张坊再次上疏,直陈“一县两驿”的沉重负担。山西巡抚乔光烈到平阳视察,也上奏为民请命,获朝廷恩准。蒙城驿从此改迁太平县史村(今襄汾县城),曲沃县终于甩掉了“一县两驿”的沉重包袱。

清顺治时,清绿营旗兵长期驻防陕西,其军官女眷按例往军营“探亲”,女眷们受不了马车颠簸,“牛车”之风又一时兴起。耕牛是百姓维系生计的工具,经常大量征用耕牛,自然激化与百姓的矛盾。《平阳府志》载,当时刘嗣美巡阅山西,他痛心疾首地上陈:“连年水雹蝗灾,车牛十去八九。即有一二养牛者,年皆典衣鬻产,为剜肉医疮之计。……牛车一事久为晋之大害,初抵省时百姓啼泣而告,道府州县接踵而申。……巡历潞安、平阳两府,百姓剥肤呻吟之苦,实不忍见。”刘嗣美还说:“晋为京石通衢,从京去陕,入京所必假之途。凡喇嘛差官,满洲家口经过,需用牛车前行,一道作势张威,恐吓官吏。而驿站苦无牛车,地方官多寡尽诉百姓。村居愚民当此悍御之势,俯首任其鱼肉,不敢侧视。……稍不如意,鞭挞车夫,力箠其牛,损坏其车,搜其乾粮盘费,常有车坏牛毙,……冻饿而死者,不可胜数。”驿官的野蛮形象,满汉官吏的凶残本性,由此可见一斑。

邮差的信使牌

中国封建社会沉溺了二千年,国人在恪守儒家的诚信敦厚、伦理道德之时,却忽略了法家锐意改革、开拓进取的精神,致使国家萎靡、消沉了许多年。直到十八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工业革命时,到了光绪二十七年(年)时,第一辆英国汽车闯进上海滩,汽车的“隆隆”声终于震撼了华夏大地。汽车才成为勿容置疑的便捷交通工具。

此前此后,世间又发生了诸多变数:

光绪八年(公元年),中国有了第一条正规铁路;

光绪十六年(公元年),上海电报局继太原建局后,在侯马建立山西第二电报局,开办电报业务;

宣统三年(公元年),曲沃邮政局在侯马设代办局,十年后改为正式邮政局;

民国三年(公元年),侯马建立差役局,专司货物转运业务;

民国十一年(公元年),太原至风陵渡公路通车,侯马开办货物及长途电话业务;

民国二十五年(公元年)元旦,太原至风陵渡窄轨火车通车,随之开办邮电业务……

自洪武八年开辟侯马段驿道,其间车辚辚,马萧萧,走过了年的历程。民国二年(年)7月1日,这是一个被历史铭记的日子,山西省政府下令裁撤驿站。驿站资产被查封,马匹被拍卖,人员被遣散,驿站终于关门息业。

回顾驿道的邮差、马匹、牛车、脚夫,这星星点点的古景视角,似乎显得既古拙而又陈腐。但正是这些看似原始的设施,看似陈腐的器具,却在推动着历史的车轮,却在创造着灿烂的古代文明。这里传承着一种精神,就是坚忍不拔、勇往直前、孜孜以求的精神,她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和灵魂。(图片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