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概况
本周,大盘周跌幅1.57%,北向净买入44.13亿,北向的操作与大盘正向背离。
5个交易日的净流入金额都不大,依次分别为:7.11亿、23.65亿、7.31亿、12.05亿、(-5.99)亿,全周下来,4天净买入,1天净卖出。
与此同时,大盘本周内收了4根阴线和1根阳线,北向的操盘似乎并不靠谱,如果真这么认为,那就太小看聪明钱了。
二.买入结构
上周,北向一反常态,买入沪深成分(-53)亿,买入中证成分70亿,买入准成分品种宁、迈16亿,买入非成分品种73亿,主动把战线转移到非成分品种之上。
从实际情况来看还不错。全周下来,虽然指数下跌1.57%,但是个股的整体上涨率达到60%。其中,沪深的上涨率为43%,中证为51%,非成分为63%,北向上周打的埋伏,在本周得以收获。
本周,北向的操作有一定变化,全周买入44亿里面,买入沪深(-22)亿,买入中证(43亿),买入准成分品种宁、迈19亿,买入非成分4亿,主战场再次转回中证。非成分只能在机会出现的时候做个短,长期来看,还是要回归主流,回归核心资产。
宁、迈即将调整进入沪深成分品种,以后的统计少了些麻烦。非常佩服这些机构资金,找到一些有潜质的行业龙头埋伏下来,结合行业发展,运用资金优势将其推上万亿市值,坐等被指数收编,然后就有源源不断的指数基金被动配置,不愁没有接盘者。
三.行业选择
1.流入榜
1)旅游综合,5天流入4天,合计18.27亿;
2)化学制品,5天流入4天,合计17.39亿;
3)化学制药,5天流入4天,合计11.1亿;
4)光学光电子,5天全部流入,合计10.57亿;
5)食品加工,5天流入4天,合计9.71亿;
6)元件,5天全部流入,合计9.1亿;
7)电气自动化设备,5天流入4天,合计9.06亿;
8)电子制造,5天流入3天,合计8.61亿;
9)计算机应用,5天流入3天,合计8.13亿;
10)生物制品,5天流入3天,合计7.72亿;
旅游综合,这个比较简单,仅中免就吃入18.39亿。该股三季报不及预期,疫情又有抬头迹象,短期业绩承压,周一跌停,周二跌停后打开,股价已由最高的元回调至如今的元,几乎腰斩,北向这时就是冲着便宜筹码而去。海南离岛免税额,已上调至每年每人10万元,免税商品清单还在不断扩大,中免具有得天独厚的护城河,让人想一想都会合不拢嘴。短期看,疫情是绕不过去的坎,没有长线的觉悟不要轻易尝试;
化学制药、生物制品,疫情卷土重来,会增加相关物料需求;
食品加工,无论是对抗通胀,还是应对疫情所必备,食品以及一些生活必需品都很重要;
光学光电子、元件、电子制造,实话实说,这几个品种从长期范围来看,资金流入的持续性并不好,老美产业链要去大国化,苹果等一些大厂将订单转向东南亚或其他一些地方,外围在疫情之下难以保产,不得已又将订单回流大国,这些都不是长久之计,除非多一些华为这种脊柱型企业,产业链全国产化,才能推动整体行业持续向好;
化学制品、计算机应用,都是流入榜内的常客,没什么好多讲的。
2.流出榜
白色家电(-21.53亿)连续两周成为卖一,本周的卖出金额较上周(-67.78亿)有所减少,食品板块不断传出涨价的声音,家电板块好像还没有动静,不能有效将成本转移至下游,是个问题,房地产退潮也会影响家电的需求。
银行、电力、房地产、证券同时进流出榜,指数想涨确实不容易。
北向流入、流出行业Top10
北向流入个股Top30
北向流出个股Top30
北向重仓明细(1)
北向重仓明细(2)
北向重仓明细(3)
北向重仓明细(4)
北向重仓明细(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