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简称《方案》),对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进行安排部署,提出到年底基本完成建设任务。《方案》明确,要坚持保护优先、强化传承,文化引领、彰显特色;要协调推进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系统推进保护传承、研究发掘、环境配套、文旅融合、数字再现等重点基础工程建设。
自《方案》印发以来,各相关省区市加大力度推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规划工作,其中,长城修缮及相关文物保护、长城文化挖掘传承是做好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被广泛纳入各省区市相关规划中。本端记者近日走进河北、山东、青海、黑龙江,了解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背景下,各省区市如何做好长城保护修缮工作及保护现状。
河北:推进长城保护形成示范
范海刚本端驻河北记者李秋云通讯员苑潇卜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金山岭长城保护展示一期工程维修前后对比照片滦平县金山岭长城文物管理处供图
长期以来,受自然和历史因素影响,河北省内的长城段落早年保护状况并不乐观。河北省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因大多处于自然状态,长城段落保存状况较差;历史上一些地方居民对长城价值认识不足,在生产生活中出现人为损坏长城的情况;有的地方基层管理部门监管不到位,违法建设活动尚未得到有效制止;长城散游对一些段落带来安全隐患问题……河北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启动长城保护修复的省份,尤其是《长城保护条例》公布以来,河北省文物局努力探索长城保护发展之路。年,河北通过传统考古调查和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摸清家底后,积极破解资金桎梏,加大投入力度,推动长城保护管理迈入系统化和可持续性;不断完善管理体系,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长城保护,构建长城保护新格局。近年来,长城河北段取得的一系列丰硕保护成果,为新时代长城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和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河北省作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省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出台《河北省长城保护条例》等法规规划和建设指引,累计完成投资78.73亿元,打造了一批支撑长城文化公园的重大项目,创新开发了一批数字再现智慧化长城产品,推出一批彰显长城河北段魅力的活动及产品。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金山岭一期展示工程于年6月开工,10月底完工,工程涉及米延长墙体、敌楼5座,重点进行马道整修、敌楼抢险加固等,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核心展示区建设提供可借鉴的示范。”河北承德滦平县金山岭长城文物管理处主任郭中兴介绍,做好长城保护修缮要加倍重视日常保护和预防性保护工作。
目前金山岭长城管理处形成了包括文物保护、监测、研究、安全及旅游管理在内的综合长城保护管理队伍。在28公里长城沿线(含涝洼段)安排30名长城保护员采取网格化管理,对长城实施有效保护,其中金山岭长城段每米安排一位长城保护员,肩负着责任区内长城保护巡查、卫生、防火、安全等工作。
保护员的工作十分辛苦,尤其冬季雪后,为防止冰雪冻融对长城马道造成破坏,他们每次雪后都会顶寒风踏冰雪,及时清除5公里开放段长城积雪,最大限度保护了长城本体安全。今年50岁的唐山迁安白羊峪长城保护员俞海文已经在白羊峪长城走了30多年,长城保护工作也做了30多年。
从相关部门到长城保护员,河北正在为新时代长城保护课题提交满意答卷,在长城得到更好保护的基础上,如今,山海关中国长城文化博物馆(暂定名)项目、长城山海关风景道示范段项目、山海关古城遗址保护利用项目等正在稳步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河北段日新月异,不断向好。
山东:让长城保护成果造福人民
本端驻山东记者苏锐
▲山东省齐长城沂水段航拍沂水县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初夏时节,东西向横亘在齐鲁大地的齐长城遗址,宛如一条绿丝带,昭示着山东文物保护工作的新气象。
5月17日,家住潍坊市临朐县后唐家河村的赵科信,一如往常起了个大早,开始了一天的“巡城”工作。今年初,临朐县66名公益性岗位齐长城保护巡查员集体宣誓上岗,这是临朐破解齐长城保护人员不足、加强齐长城保护的又一有力举措。赵科信说,自己从小在齐长城附近长大,对齐长城有很深的感情。成为保护巡查员,既是荣誉,更是责任,他将用心守护齐长城。
齐长城作为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有准确遗迹可考、保存状况较好的古代长城,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科学研究及旅游观赏价值。近年来,为助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山东正确处理齐长城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统筹协调齐长城保护与文物利用、城乡建设、旅游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关系,积极回应齐长城沿线居民改善生活的需求,让保护成果更多造福人民。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建设过程中,山东加大执法力度,将打击破坏齐长城的犯罪活动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严厉查处破坏齐长城的违法行为,重点查处法人违法行为;推动立法工作早日完成,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坚强的法制保障。
5月初,山东相关部门公开《山东省齐长城保护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提出系列务实的保护举措。比如,齐长城点段辟为参观游览区前,所在地*府应当组织对该点段保存现状、开放可行性、可承载的利用类型和强度、旅游容量指标等开展评估,并制定参观游览区管理规定。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建设的难点是如何实现科学保护。年以来,山东省财*连续3年专款支出支持各地加强齐长城保护巡查力量。年11月,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齐长城安全隐患大排查行动,压实各地保护巡查责任。齐长城沿线各地结合工作实际,通过探索文物保护长制、增聘齐长城保护员、设立公益性岗位等途径,不断充实齐长城保护巡查队伍,全省齐长城保护员配备达余名。
今年3月,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关于组建齐长城巡护公益性岗位队伍的通知》,明确按照因需设岗的原则,依据齐长城沿线7市的长度和巡护任务量,全省共设置个岗位,确保每1公里齐长城至少有1名保护员负责巡查,齐长城保护力量得到极大提升。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加强齐长城相关的文物保护,未来山东将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加强齐长城资源调查,开展齐长城遗产保护工作。对沿线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保护和活态传承,完善和落实有关保护条例。同时,深挖文化内涵,开展系统研究,将齐长城丰富文化内涵和独特价值元素,通过国家文化公园及其文化地标、文化景观等,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出来,推进齐长城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
青海:倾情守护“青海八达岭”
易明
▲青海明长城大通段航拍大通县文体旅游局供图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青海段)建设保护规划》日前印发,明确了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青海段建设范围和期限,划分出管控保护区、主题展示区、文旅融合区、传统利用区四类功能区,围绕保护传承、研究发掘、环境配套、文旅融合、数字再现五大基础工程,提出15项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青海段建设的重点任务,确定了大通、贵德、互助三个重点段,形成“一带、三段、三区、多点”的空间布局。
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地处青藏高原向*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被当地群众称为“边墙”的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明长城屹立在大通县域9个乡镇17个村(社区)已达年之久,保护完整,文物价值高,被长城研究学者誉为“青海八达岭”。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青海段建设项目在大通启动以来,各级*府高度重视,多方筹资、行业协调,“建、管”并行;协同交通部门做好观景道建设等文旅项目、乡村振兴等方面开展工作,以景区为窗口,展示和传承文化,打造一批长城文旅小镇、扶持一批文旅企业、开发一批文创产品;大力挖掘长城资源、传播长城文化、讲述长城故事,为明长城文物保护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为了更好地保护修缮长城,原大通县文物管理所副所长陈荣、现大通县博物馆馆长严雅楠等文物工作者接续付诸大量精力,积极开展完成项目申报和资金争取工作,并已着手实施明长城大通段庙沟堡等重点长城部位保护修缮项目。
年原大通县文物管理所联合大通县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对明长城大通朔北马场段等近年来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实地督导检查。大通县文管所认真梳理总结,提出整改意见建议,按时按要求形成并向县人民检察院上报了《关于明长城和1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管理中存在相关问题的情况反映》。县人民检察院随即对相关乡镇、部门和单位下发了《文物保护检察建议书》,要求按照检察建议书和县文物工作程序及时整改所涉及的文物保护单位在项目审批、保护管理、消防安全等工作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继续引导文物保护单位责任人按照文物属地化管理原则加强管理,以典型事例引以为戒,警钟长鸣,呼吁全社会重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