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跟“守江必守淮”的道理是一样的,要守住长江就必须要守住淮河,不然淮河与长江都守不住。山海关虽然险要,但却是最后一道屏障了,不到万不得已不能丢。明朝之所以固守辽东,还是想争取对女真的战略主动权。可是,由于明朝党争严重、朝政腐败,所以关于“复辽”和“弃辽”的争论一直没有停过,而孙承宗、洪承畴、袁崇焕等人都认为辽东非常重要,不能随意丢弃。辽东的地理位置确实非常重要,它并不只是起到防御作用,还有每年生产的良马、甲士。从远的来说,只要明朝能牢牢控制住辽东,那么东北地区的清朝就永远坐不大,顶天了也是一个割据小势力。
明朝宁愿每年耗费巨额的军费,也要保住辽东一地。可是,由于明军战斗力实在太差,再加上委派到辽东的官吏大多能力平庸,所以一步一步丢掉了辽东半岛、辽西走廊,最后只退到山海关了。辽东地区在元朝时期属于辽阳行省管辖,连接着蒙古地区、东北地区、华北平原,杂糅了蒙古、女真、汉人等众多的民族。在明太祖洪武年间,元朝的太尉、蒙古人纳哈出拥兵20万割据辽东地区,最后被朱元璋招降归顺明朝。至此,明朝才开始正式统治辽东。在明朝的多年里,一直把辽东当成前沿阵地,非常重视辽东的存在。明代的辽东虽然有辽东都司这样的军事机构,但是在行政上属于山东省(山东承宣布政使)管辖。
为什么明朝不愿意放弃辽东呢?第一,明朝对东北的统治极为松散,只有辽东真正掌握在明朝的手中,而辽宁省以北的吉林、黑龙江、内蒙地区都是女真族、蒙古族分布的羁縻地区。明朝需要借助辽东来安抚、监视、防御北方和东北的少数民族,如果放弃辽东半岛,那么明朝对东北地区将丧失影响力。第二,辽东地区应该包括辽西走廊、辽东半岛,而辽东地区是明朝与自己的藩属国李氏朝鲜在陆地上唯一相连的通道。在明朝万历三大征之一的“万历援朝战争”中,明朝的援军就是从辽东地区源源不断地开进朝鲜的。如果明朝放弃辽东,就等于放弃了李氏朝鲜这个重要的藩属国。
后来,皇太极东征朝鲜就是兵分两路,一路派阿济格阻断辽河方向的明军,另一路才敢大张旗鼓地攻入朝鲜境内,逼迫李氏朝鲜称臣。第三,山海关并不能真正阻击清朝的袭击,只有固守辽东才能保全关内。山海关号称是天下第一关,它连接着下场的辽西走廊,而辽西走廊则连接着辽东半岛。可是早在清朝主力入关前10多年,皇太极就曾经多次绕过山海关,取道蒙古地区攻入关内。从崇祯年间开始,清军的骑兵绕开山海关,取道于荒无人烟的蒙古戈壁,并从长城防守的薄弱处击开城墙,进入关内劫掠达五次之多,明朝各地的防守军队纷纷逃散,清军最远的一次甚至劫掠到了山东一带。
可是,这五次清军入侵都是来了就走,因为清军无法在关内站稳脚跟,只能采取速战速决的策略,然后快速退走。由于辽东地区还在明军手中,所以清军的主力一直无法突破辽西走廊,而绕道蒙古路线虽然成功了,但是风险太大,只适合骑兵偷袭路线,不适合主力入关路线,只好抢了就跑。古代没有铁路和公路运输线,大部队从东北进入华北最稳定和最安全的路线就是通过狭长的辽西走廊,而要取得辽西就必须先攻克辽东半岛。事实证明,清朝后来入关的路线就是先攻克了辽东半岛全境,然后将10多万八旗主力沿着辽西走廊移动,平稳安全地抵达了山海关之下,这比绕道蒙古的风险要小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