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扎赉特旗好力保镇稻田美如画
②科右前旗中利牧业2.5万头优质奶牛养殖牧场挤奶车间,奶牛依次排列在挤奶设备上
③科右中旗鸿安大庙牛羊交易市场
④“兴安盟大米”畅销全国
⑤三合村民俗风情步行街
核心提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十年来,兴安盟农牧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三农”重中之重战略定位,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牧业现代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取得了长足进步和显著成就。
□记者武跟兄通讯员黄永良姜宽
十年,是时间的刻度,也是发展的标尺。这是农牧业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的十年,也是农牧民生活更加富裕的十年。
十年来,我盟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发力,持续推进大米品牌、玉米精深加工、肉牛全产业链体系及全国高端奶业生产基地建设,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加速构建,全力打造优质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的步伐更加铿锵有力。
粮食生产量质齐增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我盟坚决扛稳保障粮食安全重大政治责任,粮食播种面积持续增长,今年我盟粮食播种面积万亩,产量达.5亿斤,有望实现“十三连丰”。
作为世界公认的北纬46度寒地水稻黄金种植带,我盟立足资源优势,在“双百双千”工程引领下,持续推进水稻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种植面积和产量均稳居全区第一。今年,位于乌兰浩特市乌兰哈达镇三合村的优质水稻绿色节水高效栽培技术示范推广核心示范区实收亩产.5公斤,刷新全区水稻单产新纪录。聚焦端稳油瓶子,我盟大力实施大豆油料产能提升工程,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今年大豆播种面积万亩,扎赉特旗好力保镇五家子村大豆试验田实现亩产斤,创内蒙古旱地大豆产量新高。
实现粮食生产能力的真正提升,种子是关键。我盟深入贯彻实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优势特色品种培育、良种化水平提升”三大工程,新征集种质资源份,配合自治区农科院系统调查工作队抢救性收集种质资源余份,对份农作物种质资源进行扩繁。同时对科右前旗野生黑豆、古城红辣椒等优异特色资源进行了鉴定评价,新增通过自治区审定玉米品种9个,水稻品种7个。
畜牧业方面,我盟坚持“种养结合、为养而护,农牧循环”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农牧互补,以农促牧”特色优势,实施“双百千亿”工程,加速现代化畜牧业转型升级,畜牧业存栏稳定在万头只以上,生产实现“九连稳”。全盟肉牛、奶牛养殖总规模超过万头,肉牛存栏万头,奶牛存栏16.5万头,肉羊存栏万只,生猪存栏67万头,禽饲养量0万羽,大型肉牛交易市场发展到3家,建成肉牛标准化规模场个,肉牛改良比例90%以上。
延伸奶产业链条,培育奶产业集群。我盟贯彻落实自治区《推进奶业振兴九条政策措施》,出台了《兴安盟扶持中小奶食品产业八条政策措施》,持续发力做大做强奶产业。全盟现有奶牛存栏16.5万头,奶产量达44万吨,全盟奶牛标准化规模场17座,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70%以上;累计开展中小规模奶畜养殖场提升改造家,中小奶畜养殖户发展到家,奶制品标准化试点21家,传统奶制品加工作坊75家,日处理鲜奶达5.1吨。
产业聚力动能强劲
大力发展产业链,是我盟因时而动、因势而起的运筹帷幄。
今年,我盟围绕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实施重点产业“链长制”行动,推进农牧业全产业链发展。全盟水稻年加工能力达万吨,稻谷加工转化率达87%,玉米年总加工能力达11.4万吨。我盟先后引进华阳、鸿安、天牧臻等国内肉牛产业龙头企业,多个肉牛屠宰加工、冷链物流项目相继建成投产,现有肉牛加工企业10家,设计加工能力达到60.8万头以上,肉牛产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形成了以龙头企业引领带动、全产业链相互支撑,农企联结融合的发展模式。目前,生猪屠宰企业共8家,年设计屠宰加工能力万口,肉羊屠宰企业30家,年屠宰加工能力达到万只。饲草料规模化生产加工企业33家,主要生产苜蓿干草捆,年生产商品苜蓿干草2.75万吨,秸秆收储、打捆、青贮、黄贮等秸秆饲料化利用量万吨,饲料生产企业9家,饲料总产量在20万吨以上。
我盟以国家、区、盟三级现代农牧业产业园示范带动“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发展,全力构建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目前,已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自治区级现代农牧业产业园2个。其中,扎赉特旗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先后荣获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等荣誉称号,已有6个国家级产业强镇,4个旗县分别被纳入国家大兴安岭大豆和科尔沁肉牛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发展牛产业真的让我们老百姓挣到了钱,一年仅养牛这一项就能收入五六万元。”突泉县太平乡赛银花村村民李喜春说,他已过上了小康生活,但还要加油干,让日子越过越“牛”。
为了壮大优势产业,我盟不断加强新型经营主体建设,做好扶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发展,重点围绕“两米两牛”主导产业和猪、羊等优势产业补链、延链、强链,先后引进中广核、华阳、伊利、德康、牧原等国内知名龙头企业,逐步建立完善了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的链条。截至目前,全盟共有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家,其中国家级5家、自治区级50家、盟级48家;创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家,现有农牧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家,认定家庭农牧场总数达家,纳入家庭农牧场名录系统管理的规模农牧业经营户达3.6万户。
品牌引领高效发展
一方水土,滋养一方风物。在兴安岭上兴安盟,“兴安盟大米”品牌强势崛起,“兴安盟牛肉”品牌声名远播。近年来,我盟坚持品牌引领产业升级,建设面向全国市场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扎实开展品牌培育工程,坚持把实施品牌发展战略作为促进农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截至目前,全盟申报成功“兴安盟大米”“兴安盟牛肉”两大区域公用品牌、13个企业品牌和23个产品品牌。
好地好水产好米。“兴安盟大米”先后获得“中国十大大米区域公用品牌”“中国十大大米区域公用品牌”“世界高端米品鉴大赛铜奖”等荣誉,入选农业农村部“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品牌估值超过亿,跻身全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品牌第12位。我盟成为全区唯一一家被授予“内蒙古优质稻米之乡”称号的地区。
品牌“出圈”带动产业发展,富裕一方百姓。在扎赉特旗好力保镇先锋村,村民王建新种植的水稻今年喜获丰收。“‘兴安盟大米’现在可有名了,今年我种了亩水稻,预计亩产斤左右,我和好力保农业专业合作社签了收购订单,每斤高于市场价收购。”王建新说。
天苍苍、野茫茫,兴安盟牛肉格外香。我盟地处北纬46度“黄金草原带”和“黄金玉米带”,牧草资源丰富,有着万亩优质牧场,生长着有饲用价值的野生植物余种、野生中草药余种,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良生态环境和不可复制的区位优势。兴安盟肉牛住天然氧吧、饮天然泉水、吃天然牧草,因此兴安盟牛肉深受市场青睐与食客追捧。“兴安盟牛肉”先后获评、入选农业农村部国家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内蒙古自治区级区域公用品牌目录。近年来,一批技术先进、产业链条长、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先后入驻兴安盟,让“产业链”变成“价值链”,促进了农牧民增产增收。内蒙古绿丰泉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是兴安盟突泉县牛产业重点龙头企业,是蒙东地区最大的安格斯牛养殖基地。多年来,突泉县做足“牛”文章,引领全县牛产业稳步发展。如今牛产业已成为突泉县减贫防贫、增收致富的当家产业。
匠心品质成就兴安味道。我盟持续强化农畜产品质量监管,两品一标实现生态环境与品牌质量协调发展,全力打造“源在兴安——自然兴安盟生万物”区域公用品牌,擦亮“兴安产、安心选”金字招牌。现有家企业认证绿色食品,产品个,44家企业认证有机农产品,认证产品个。授权地理标志农产品主体5个,企业39家,产品9个,名特优新农产品32个。
乡村振兴阔步前行
崭新的房屋,干净的饮水,宽阔的村道,脱贫户过上了小康生活,美丽乡村迈出振兴阔步。
近年来,我盟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聚焦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加快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奋力推进乡村振兴开创新局面,擘画新蓝图。
我盟坚持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持续深化“农旅融合”发展思路,聚焦农旅产业提档升级、融合发展,实现农业与旅游优势互补、互相促进。以乌兰浩特市义勒力特镇敖包山嘎查稻田公园为核心区打造农旅融合田园共同体,以扎赉特旗好力保镇水稻种植基地为核心打造农旅融合示范区,以“晓景计划”为引领,建设打造科右前旗番茄公社农旅融合产业示范基地……随着一个个农旅融合示范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如雨后春笋般脱颖而出,“一加一大于二”的农旅融合模式发展欣欣向荣,在兴安大地上焕发着勃勃生机。
强化人才支撑,加快动能转换。年,实施高素质农牧民项目,培育高素质农牧民人,今年计划新增培训人。积极开展各类农牧业培训,以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为重点,组建各类专家服务团队11个,下派专家人次,服务农牧群众人,解决生产问题项。
持续深化农村牧区改革,激发乡村发展新活力。我盟扎实开展农村牧区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全盟共实测集体耕地面积万亩,调查承包户26.9万户,重新签订农村牧区土地承包合同26.7万份,确认家庭承包耕地面积万亩,印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26.7万份。
聚焦建设美丽乡村,积极开展人居环境集中整治专项行动。我盟通过推进清垃圾、清庭院、清水沟、清田园和清道路“五清”,普及有管护制度、有管护队伍、有设施设备、有经费保障和有奖惩措施“五有”,实现净化、美化、绿化、规范化和常态化“五化”,促进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来源:《兴安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