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年,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病入膏肓,在临终前他向群臣交代了三件事:一不可宦官干政,二是藩王不可无诏入京,三不若有外地来犯,藩王必统兵而诛之。说完便撒手人寰,将江山留给了皇太孙朱允炆。
此三项遗命可谓将朝中的宦官和地方的藩王全部得罪了个遍,燕王朱棣以“清君侧,靖国难”的名义发动起义,仅用四年江山易主,朱棣论功行赏分封了一大批有功之臣,其中包括宦官集团。
一来二去,明朝出现了历代大一统王朝共同的弊病——宦官干政。宦官逐渐成为了皇帝的眼线,拥有了监督百官的权力,朝堂上宦官与大臣之间也出现了相互利用又相互较劲的局面。
到了明晚期,一些与宦官走得近的大臣形成了牢固的利益集团——阉党,他们私下勾结,压榨百姓,苛扣军饷。而另一部分反对宦官的大臣也形成了一个集团——东林党。
生于忧患
公元年,紫禁城慈庆宫中诞下一名男婴,与其他皇子相同,他的出现并没有对后宫带来多大震动,论字排辈母亲给他取了一个名字:朱由检。
朱由检十一岁时,被父亲万历皇帝封为信王,原本按照正常流程,他的一生将和其他皇族亲王一样,不愁吃穿地度过自己的一生,可时代偏偏不给他这个机会。
在朱由检少年时,阉党和东林党的党争就已进入白热化阶段,许多人成为这场党争的牺牲品,而随着兄长明熹宗对朝政的放纵,阉党领袖魏忠贤逐渐掌握朝堂,大明官场乌烟瘴气,内部腐化极为严重。
不止是内部斗争,明朝的外患也从未停止过,蒙古人虽被赶出中原近年,但他们仍然兵屯塞外,以元朝自居,百年来一直向南扩张,企图恢复元朝版图。
而在明朝东北的奴儿干都司,女真族与明朝廷的矛盾也日益严重,他们反抗朝廷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明朝政治风气败坏,苛捐杂税不断,官吏又在此地横行霸道,导致彼此间攻伐不断。
年,明熹宗朱由校驾崩,十七岁的朱由检被推上大明的政治舞台,登基称帝,是为崇祯帝。由于自幼失去父爱母爱,造就了朱由检偏执多疑的性格,他绝不能容忍任何人来左右自己的权力,于是他事必躬亲,成为一个勤政皇帝。
他登基后的第一件事便是铲除阉党,登基仅三个月后便将权宦魏忠贤流放至凤阳守陵,不久魏忠贤在途中上吊而死,阉党党羽也尽数被贬。
朝中大臣连同朱由检本人在内一度以为大明朝将在自己手中重新崛起,但现实将狠狠抽他们一记耳光。
积重难返
天启朝后期,辽东的女真族在努尔哈赤的率领下已经建国称汗,与明朝分庭抗礼,崇祯帝迫切想要铲除这股肘腋之患,于是重新提拔了袁崇焕作为辽东经略。
袁崇焕的军事才能确实出众,他所组建的关锦防线曾经一度将后金御之门外,他所组建的关宁铁骑也使明军在骑兵作战上不再处于下风。
但是袁崇焕为了积极备战与后金可汗皇太极议和,此期间又发生了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降金事件。
本就多疑的崇祯逐渐对袁崇焕失去信任,将明军总指挥权多次转手,军心尽丧,此时又值祖大寿兵败退出山海关,尽管袁崇焕拼死抵抗却还是没能抵住后金军,他们长驱直入京畿劫掠一番才回军辽东。
事后,崇祯帝竟以通敌罪将袁崇焕凌迟处死。袁崇焕的死,使大明失去了抵御后金的最后屏障。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为了筹备军饷朱由检不得不裁撤各种官职以节省开支,期间大量驿站被裁撤,一个叫李自成的农民自此失去了他赖以为生的工作,于是干脆拉起反明义军,与朝廷分庭抗礼。
与此同时,李自成的陕西老乡张献忠也在家乡聚众起义,转战于陕、晋、豫、川等地,给明军带来极大的后方压力。
到了年,中国已经形成以崇祯帝为首的明政权、以皇太极为首的清政权和以李自成为首的大顺政权“三足鼎立”之势。
明王朝彻底陷入了内忧外患之中,不仅要防备北方的清军南下,还要抵御西北的李自成、张献忠北上,双拳难敌四手。
但在抵御农民军的过程中,明军涌现出如孙传庭、卢象升、熊文灿、左良玉等军事能力过硬的将领,可他们却都因一点小败而受到崇祯帝的猜忌,轻则流放,重则处死,导致明后方军队中无将才可用,间接壮大了农民军的势力。
无力回天
公元年,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建元,国号“顺”;年底张献忠在四川称帝,国号“大西”。二月,大顺军直驱大明首都北京城。最终在农民军猛烈的攻势下,太监出降,北京城破,明十二皇陵被毁。
失魂落魄的崇祯帝走进后宫,将周皇后、皇嫂张太后处死,用剑砍向自己的女儿,边砍边哭泣地说:“若有来生,你莫要生在帝王家!”
事后,他手持三尺白绫,在煤山一颗树上面朝皇宫自缢而死,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他的女儿长平公主虽身中数剑,但最终还是活了下来。
纵观来看,明朝的崩溃既有内因也有外因,然而任何事物的崩溃都不是简单的人为因素所能造成的,明朝灭亡的原因一些外部因素如气候等自然现象也起了推动作用。
明朝末年,地球正值千年难遇的小冰河期,除了气候变冷外,局部地区还会出现极端的现象,比如洪灾、旱灾。年,女真建州就曾突发洪灾,为了解决粮食、瘟疫造成的人口锐减问题,努尔哈赤不得不加紧对明朝的侵略。
可小冰河期的影响远不止于此,中原地区在这一时期出现大规模旱灾,加上官府救助不力,最终引发了高迎祥等农民起义,数年后一个叫李自成的差役加入了这支队伍,成为大明的掘墓人。
要说水灾旱灾就足以拖垮大明朝,哪知由于天气干旱,中原地区的鼠群开始大规模寻找水源,而人们的住宿一般靠近水源,加上古代基本没有水源净化一说,长此以往造成老鼠和人类同饮一江水,大量鼠类疾病通过水源传播至人体。
终于在年,一场史无前例的鼠疫在中原爆发,山西、河北、河南、陕西、京师皆未能幸免。据估计,持续四年的鼠疫造成大明朝损失了近万劳动力,政府财政剧骤,民不聊生、军无斗志。
年,积重难返的大明朝还是灭亡了,一生勤勉的崇祯皇帝终无回天之力。
回看崇祯一朝,清军、蒙古军、农民军将江山搅得天翻地覆,旱灾、洪灾、瘟疫又从中作乱,天灾人祸连绵不绝,加上崇祯本无中兴之才,却担中兴之任,这是他一人的不幸,也是大明朝一国的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