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末,为什么清军入主中原非要走山海关,这是因为在古代基础建设不如现今一样有高速公路,而战争讲的是临机应变与机动速度。而满清和蒙古都是游牧民族,人口方面不占优势,如果坚持走迂回的山路,也不是不可以,但行军非常缓慢,骑兵优势不能发挥,最严重的就是后勤补给。通常游牧民族入侵,后勤物资往往都靠掠夺补给,走山路能活着出去都不错了。另一点是,满清军曾经有几次从密云长城入关,但密云的山路太难行走,特别是在古北口地区。如果几千小型军队只是掠夺还可以,但十几万大军走这条路,风险太大,麻烦太多。
再说在古代,没有像样的交通工具,远距离奔袭,多有不便。而且,从军事角度而言,从侧路迂回进攻,风险系数还是很高的,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多走几天路的问题,八旗军面对复杂的地形,后勤能否按时供应是个难题。
再一个山海关是通往关内最短路线的重要通道,而且山海关也是控制海路的门户,占据山海关,就控制了进入关内的大门。进,可以直达中原腹地,退,可以扼守东北部的大部分资源。这是一个重要的战略位置和最佳进军路线。从其他路线绕行,距离都比较远。而且明长城维护的非常好,无论怎么走,都要攻打关隘。当时,北京城已经被李自成拿下,而且有袭击吴三桂的意图,吴三桂当时误判了局势,从而向清军献了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