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站练兵:袁世凯的崛起
前因: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后果:谭嗣同游说袁世凯
前因: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清廷内部提出改革,为袁世凯小站练兵提供了前提。
▲甲午战争
后果:谭嗣同游说袁世凯
袁世凯小站练兵掌握军权,谭嗣同游说袁世凯支持维新变法。
▲谭嗣同(年3月10日-年9月28日)
始末
公元年,清廷派袁世凯前往天津南郊小站镇编练新式陆军,史称“小站练兵”。
甲午中日战争后,清廷内部改革呼声越来越高,编练新军是最重要的改革任务之一,落到了位望较低的三品官袁世凯头上,其实不容易,但这却是清廷高层官员集体讨论的最终结果。
袁世凯是在甲午战前的朝鲜崭露头角的,当时日本妄图吞并朝鲜,袁世凯作为清廷代言人,职责是强化朝鲜和中国的宗藩关系,但由于想要废掉抵触清朝的朝鲜国王,招致朝臣弹劾。
▲袁世凯(年9月16日—年6月6日)
出身淮军的袁世凯被李鸿章调离前线,只负责军需物品的运输,这让袁世凯有了多方面接触了解淮军军事实情的机会,此时湘军领袖刘坤一被调到山海关督师,袁世凯不停的上报工作。
袁世凯汇报的内容,大都是淮军军事弊病和整改措施。淮军和湘军是晚清最重要的两支军队,但派系不同。刘坤一见袁世凯不但没有门户之见,而且忧国忧民,很有见识,不禁大为赞赏。
不久后,刘坤一向清廷保举袁世凯,说时局紧迫,对袁世凯这样人不但要用,更要破格提拔。
▲刘坤一(年1月21日-年10月6日)
刘坤一保举袁世凯时,甲午战争已经结束,李鸿章的淮军和北洋水师在对日战争中溃败,没了依靠的袁世凯需要重新寻找靠山,但想要爬到更高的位置上,光有刘坤一的认可显然不够。
甲午战后掌控练兵大权的临时衙门叫督办军务处,袁世凯要想通过军事工作一展才干获得地位,就必须敲开督办军务处的大门。袁世凯